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是一个成语,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那么你知道毛遂是谁吗?知道这个成语是如何来的吗?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才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成为人尽皆知的人物。最后这位拥有三寸之舌的毛遂怎么死的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毛遂自荐的故事。
毛遂,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谈判时,毛遂直说利害,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
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后人将这段史实称为“毛遂自荐”,用于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短短一年,毛遂从人生的顶峰坠落低谷,乃至殒命,这不能不让人嗟叹。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并不想获取高官厚禄;他有自知之明,即懂得“自惭”,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正应该对毛遂的人生悲剧负责的是赵王,具体地说,是赵王的不知“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