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吗?关于这座江南名楼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很多旅游的人到了江南都会去看看这传说中的历史名楼。黄鹤楼我们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很多和它同名的古楼,那么黄鹤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关于黄鹤楼的由来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
黄鹤楼神话传说篇1
从前武汉是没有山的,龟山和蛇山都与真武大帝有关。当年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时,因为没吃饭,肚子老是咕咕叫,害得他无法达到物我两忘的入定状态,于是,把胃和肠子掏出来,往外一扔,胃扔到了长江北岸,变成了山,由于象只乌龟,于是人们它叫龟山,肠子扔到了长江南岸,也变成了山,由于象只蛇,于是人们把它叫蛇山,真武大帝没有了胃和肠子的干扰,很快就进入了入定的状态,修成了正果,成了神仙。
武汉的龟山和蛇山与武当山有着很深的渊源。
黄鹤楼神话传说篇2
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
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这则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黄鹤楼的内涵,同时这个传说很有寓意。在其投资人生中真的常常会遇到许多特殊的或偶然的际遇,一个人或一件事。而它往往会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对待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辛先生待人处事表现着始终坚持一种广积善德、广交善缘、广做善事、广播善因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德行使他因奇遇而巨富。更难得的是若没有他的报德之为也许就不会有黄鹤楼。在人生路或投资路上,往往德行越厚越大的人,总是越走越宽广越来越富有。
黄鹤楼神话传说篇3
相传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黄鹤楼中饮酒,不料仙人袋中银两不多,但店主并没有深究。仙人感谢店家的大度,于是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并告诉店主,为了报答店主留下只黄鹤,您只需拍手4下,黄鹤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娱乐,但你要切记,黄鹤只为大家而舞。说完,仙人离去。店家按仙人留下的方法一试,果然黄鹤起舞。大家纷纷欣赏。
有一大官闻讯,包下整个地方,命令店家让黄鹤起舞。无奈,店家拍手4下,黄鹤从墙上浮现出来,步履沉重的飞舞。接着,金光一现,店家看见当年那位仙人回来,仙人说道:“黄鹤起舞,不能只为独乐。”说完,坐云离去,黄鹤也跟随离去。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下面给大家讲一下黄鹤楼名称由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上,楼因黄鹤山而得名。在传说之中,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一说三国蜀费文袆在此楼驾鹤登仙。相传此楼为三国吴黄武年间建造,后屡辉屡建。1985年,经过重新修建的黄鹤楼,以崭新的风姿屹立在蛇山之上,成为中外闻名的登临游览胜地。
历代文人都登楼作赋,以是怀记。唐代大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更是垂绝千古。相传李白曾登楼欲赋诗,却感叹“眼前有景道不成,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为之敛手。后人也有“祢衡洲上千年恨,崔颢楼头一首诗”的赞誉之词。
长江汉水皆交汇于此,隔长江龟山蛇山相望,毛泽东曾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的诗句。古琴台位于龟山之上,相传是古代舆伯牙和钟子期知音听琴之处。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