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火神祝融的传说故事你们知道吗?看过神话剧的都知道祝融是火神,是他发明了击石取火让人们可以用火做饭、取暖等各种用途,那么祝融是怎么发现火种的呢?火神的由来又是怎么样的故事呢?这位上古火神祝融怎么死的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关于火神祝融的神话传说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他生性火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人们已经学会钻木取火,但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传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还会用火煮饭烤肉,用火取暖照明,用火驱逐野兽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觉得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大家定居下来后,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根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下面“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冒出来了,就是不起火,气得他脸色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黎看到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了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那时候,黄帝在中原,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皇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本领高强。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遇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的部队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后来,造出了指南车,就再也不怕浓雾了。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着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狼狈而逃。黄帝便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长江,一直赶到黎山,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因为发明火攻的战术,立了大功,黄帝就重重地封赏了他。
黄帝的部队班师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回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你可知道这山的来历?”祝融答道:“古老的时候,天地一片浑沌,像个鸡蛋。后来出了个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了泰山;脚趾在西,变成了华山;腹部凸起,变成了嵩山;右手朝北,变成了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呢?”祝融马上答道:“这座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
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啊!你这么熟悉南方的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当时许多氏族首领汇集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一一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
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定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官祝融镇守南方。”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来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把和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生活过得好了,都是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要尊你为帝。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当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不料来了一场祸事。有个叫共工的人,和别人争帝位,打起来了,他的头朝不周山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也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着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像要翻过去了。老百姓吓得不得了,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哭了起来。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像个大柱子一样撑住了天空,把最高峰也稳稳地扶住了。因为有祝融撑住天,衡山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后来有个诗人写出“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的诗句,就是写这事。
祝融在南岳山上活了好久才死去。百姓们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这个山峰就称为赤帝峰。他居住过的最高峰,就叫做祝融蜂。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还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是为了永远纪念他的功德。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