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对一个皇帝的称呼应该是大气,被世人敬仰的才对,为何会有一个皇帝称呼是井底皇帝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对于陈后主这个荒淫酒色不问朝政致使国破家亡的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为什么能善终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揭秘。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此外,陈后主还喜好文学,经常与才色兼备、精通诗词的妃嫔们、宫女们以及朝中文臣们混在一起,对酒畅饮,吟诗赋词,往往都是通宵达旦,把国事抛之脑后,不闻不问。陈后主在诗词方面有着颇高的造诣,最具代表作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中《玉树后庭花》成为着名的亡国之音)。
陈叔宝在位期间,正值隋文帝开国之初。文帝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之群臣,争劝文帝伐陈。开皇八年(陈祯明二年,588年)底,文帝下诏数后主二十款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有人劝文帝说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张扬。
文帝说:“若他惧而改过,朕又何求?我将显行天诛,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率五十一万大军分道直取江南。隋军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欲灭了陈朝。
陈叔宝却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内造七级浮图,工尚未竣,为火所焚。沿边州郡将隋兵入侵的消息飞报入朝。朝廷上下却不以为意,只有仆射袁宪,请出兵抵御,后主却不听。
及隋军深入,州郡相继告急,后主叔宝依旧奏乐侑酒,赋诗不辍,而且还笑着对侍从说:“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孔范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有人妄传北军的马在路上死去很多。孔范说:“可惜,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后主听后大笑,深以为然,君臣上下歌妓纵酒,赋诗如故,似乎亡国的威胁并不存在。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儿子杨广南下攻陈,而此时的陈后主还深居高阁之内,尽情享乐,朝廷上下也没有人在意。随着隋朝大军的不断深入,陈国的州郡相续失守,陈后主依然带着朝臣们奏乐饮酒,对外面的战事置若罔闻。
等到隋军兵临城下,直捣陈国首都建康(今南京)之时,很多大臣和士兵们都纷纷逃亡,陈后主这时才惊慌起来,急忙带着妃嫔躲到了景阳殿后院中的一口枯井里避难。
不久,有隋军士兵们发现了景阳殿后院有一口枯井,于是向井里窥视,并大声喊叫,陈后主没有应答。士兵们打算向井里扔石头,井中人吓得呼喊起来。紧接着,士兵们向井中抛下绳索拉人,顿觉非常沉重,等到把人拉上来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是陈后主、张丽华和孔贵嫔三人同绳而上。
隋文帝得知后十分惊讶。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既而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隋文帝闻之大惊。
后来,陈后主投降隋朝后,隋朝的官员们还经常拿他藏匿于井的这个事情嘲笑他,称他为“井底皇帝”。(随着世代流传,后人也习惯地称陈后主为“井底皇帝”。)
其实陈叔宝之所以没被杀掉,全部经验就两字:装傻!当然,陈叔宝原来也精明不到哪里里去,要不然他也当不上亡国之君。在任时他就无心国事,热衷于声色犬马,重用一帮优伶宦官,朝政搞得乱七八糟,写点诗吧,还是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之类。
隋文帝大军一到,势如破竹,没几天工夫就灭了陈朝,陈叔宝也当了俘虏。 照例,对这些亡国之君是要斩草除根的,免得他们东山再起。
可隋文帝自己雄才大略,根本看不起窝窝囊囊的陈叔宝,谅他也翻不起大浪,就暂时没杀他,想看看他的表现再说。 没想到,陈叔宝亡国后全然没有亡国之痛,依然每天吃喝玩乐,三天两头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说实话,隋文帝对陈后主真不错,不仅赦其罪,给赐甚厚。每次大的宴席,还请他出席,恐怕他伤心,不演奏他家乡的音乐。没想到,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
文帝不禁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监视者又汇报说叔宝每日喝醉,罕有醒时。隋文帝叹道:「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反正,隋文帝听到这个报告后,就更瞧不起他了,一个醉鬼,醉生梦死,还能有什么作为?
陈后主降隋的16年后(也就是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在洛阳城病逝,享年52岁,隋朝追赠他为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为炀,葬于洛阳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