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呢?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看过和他有关的电视剧的人们对他都是好奇和敬佩的。知道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李世民登基为皇帝的一个重要开端,也是他历史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事件。经过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上皇位,为何不等李渊死去之后名正言顺继位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其中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但是《唐书》中却说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逼李渊退位,有两个原因:
1、李渊之所以提前退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处理好即位人选问题。太子李建成虽然早早被封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威望功劳都不如他的弟弟李世民大,在其犹豫之际发生了玄武门事件。
2、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其实从政变开始便已彻底决裂,如果李渊继续当权,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或暗中拉拢各方势力找准机会提出改换皇位继承人,毕竟李渊的子嗣不少,都是庶出,且李渊打心眼里就从来没有想让李世民当皇帝的意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