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丞相范雎为什么叫张禄,是什么原因致使他改名换姓呢?是否和他的出身背景有关,他是魏国人,却在秦国为相,离开自己的国家在敌国生活,为了方便生存所以改名换姓,还是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作为权倾朝野的一国丞相,范雎怎么死的呢?是位高权重惹人嫉妒还是其他原因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揭秘这其中的秘密。
范睢从小家境贫寒的范雎,志存高远,苦于无处施展他的才华。早年间凭借自己的辩才游走在各个诸侯国之家,最后做了魏国中大夫须贾门 的门客。这个须贾真的是虚假,可怜范雎一世英名竟栽到了须贾的手上,他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明主,没想到更大的不幸还在前面等着他。
因为口才很不错,上头便派遣范雎和须贾一同出使齐国,到了齐国以后范雎因为其过人的胆识和辩才,而深受齐王的赏识,并以黄金和牛、马等赏赐给他,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在一旁的须贾则被冷落了,觉得丢了脸面的齐王回国之后,诬陷范雎跟齐国蹿通,泄露魏国的秘密。结果,魏相大怒,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范雎在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才得以逃生,转而将范雎介绍给秦国的谒者王稽,范雎化名为张禄,随着王稽潜逃到了秦国。
来到秦国住在客舍,吃着粗茶淡饭,无需再担心自己的生死问题,但是这样不被重用无尽等待下去也不是办法。当是时秦昭王在位秦国国力强盛,秦国兵力强大人才济济,对范雎这样到处都是的人才,他也不会太顾及,当秦丞相魏冉攻齐扩大自己的封邑时,范雎认为时机成熟了。他写了一封信给秦昭王,大意是陈述了秦国当前的利害,并讲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顺带推荐下自己,这封信最后果真打动了秦昭王。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
范雎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怎么看都觉得范雎肯定是个很小心眼的人,由此被后世人判定范雎肯定是个心胸狭小的人,这样的评价未免对范雎太不公平了,其实范雎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作为秦国的宰相,对秦国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饭必偿,睚眦必报”,前半句太史公写的是韩信,我们都知道韩信早些年也混得不好,生活极其潦倒,甚至饿到要靠漂母救济,受到漂母一饭之恩的韩信发誓以后发达了要报答漂母,结果韩信成为汉朝的名将之后真的报答了那位不知名的漂母。睚眦必报是指那些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的人,这个人是太史公眼里的范雎,在他眼中范雎就是个小心眼的人,只不过睚眦必报未必就是一个人心胸狭窄的表现,也未必就昭示他没有君子的气量。
范雎之死的真相:根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的记载,范雎在听了蔡泽所游说的要功成身退的道理后就毅然引退,最后安然寿终正寝于家中,成了秦国少有的结局很好的名相,这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但是最近读了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后,这种延续两千多年的看法被推翻了,林先生说,据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当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当秦军攻打邯郸失败、范雎保举的郑安平投降赵国、河东失守后,按秦国“被保举的人犯罪则保举者一起受刑”的法律,被秦昭王处死.然而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只是说张禄死并没有说是被杀的,况且蔡泽游说范雎的话难道是司马迁编出来的?如果是被杀的,哪还有蔡泽游说的份哦,司马迁写史是比较严谨的。而且秦昭王是在范雎的策划下才取得皇权的,有很大功劳,“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这样安慰范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事实是这样的:
公元前 258 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统率的秦军进攻邯郸受挫,死伤很多。秦王想令白起代替王陵攻赵,白起 托病,不肯出征。秦王亲见白起,强迫他带病指挥军队,白起仍不肯行。秦王改用王龁代替王陵,范睢又起用郑安平为将军,郑安平成了进攻邯郸的主 帅。公元前257 年,魏、楚两国的军队前来救赵。
邯郸城下的秦军,在赵军 和魏军、楚军的夹击下大败。郑安平在赵军围困下以二万人降赵,赵封他为 武阳君①,公元前 255 年死于赵。被范睢引用为河东太守的王稽,也因与诸侯 通而坐法诛。秦王大怒,欲兼诛范睢。燕国人蔡泽听到这个消息,游说范睢 退位让贤。范睢因而自称病重,推荐蔡泽为相。云梦秦简《编年记》说,公元前 255 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这是在王稽被处死 的那年,范睢也病死了。(中国通史 第三卷 上古时代(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