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币圈,对比特币期货有所耳闻的投资者,应该都听说过一个词交割日效应,主要是因为在2017年12月中旬,CBOE和CME率先推出了比特币期货,一时间广大投资者都认为这是数字货币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可那是又有多少人想到,开通比特币期货交易的那一天,就是比特币的历史最高点,不仅如此,最近两个月的几次大跌的时间似乎也和期货交割日高度相关,因此也就有了比特币期货交割日效应,这也就使得市面上的投资者对于比特币期货交割日很是关注,那么,比特币期货交割日是每月几号呢?下面名豪时尚网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比特币期货交割日是每月几号。
比特币期货交割日是每月几号?
比特币期货交割时间会随着比特币交易所的规定而变化。接下来名豪时尚网小编用火币网举例,火币网比特币期货交割合约提供四种合约类型,分别是:当周,次周,当季,次季度。
当周合约指在距离交易日最近的周五进行交割的合约;次周合约是指距离交易日最近的第二个周五进行交割的合约;当季合约是指交割日为3.6.9.12月中距离当前最近的一个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且不与当周/次周合约的交割日重合的合约;次季合约是指交割日为3.6.9.12月中距离当前第二近的一个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且不与当周/次周/当季合约的交割日重合的合约。
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每周五结算交割后,都会生成一个新的次周合约。但是,在季度月的倒数第三个星期五结算后,当季合约只剩下2周到期,实际成为了次周合约,若此时再生成一个新的次周合约,这两个合约会有相同的到期日。因此,在季度月3.6.9.12月的倒数第三个周五结算交割后,系统不会生成次周合约,而是生成新的次季合约,同时原次季合约会变为当季合约,原当季合约会变成次周合约。
比特币期货怎么玩?
举个例子:假设XX币的价格是100元,张三和李四两人,张三看涨,李四看跌,两人都按照自己的看法去某交易平台进行期货交易,张三以100元本金(保证金)在某交易平台期货中开多(买涨)、李四同样以100元为本金,选择买跌,假设张三、李四使用的都是10倍杠杆的情况下!
当两人买入后,XX币跌倒了90元一个,也就是跌去了10%,如果我们进行现货交易,亏损10%也就是100元亏去了10元,剩下90元!但是张三和李四都是加了10倍杠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亏损或盈利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了10倍!
这时候两人的收益情况分别是:
张三亏损100元,亏损10%*10倍杠杆=亏损100%,即100元!
而李四选择的是买跌,也就是说他买对了,他的收益是盈利100元,盈利10%*10倍杠杆=盈利100%。结果就是张三100元本金亏完,而李四拿着100元赚到了100元,本金变成了200元!
这还只是10倍杠杆,如果是100倍杠杆的情况下,XX币只要跌倒99元一个,张三的亏损就达到了100%,跌去1元即亏损1%,1%*100倍杠杆=100%!
以上这个例子,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并没有计算交易手续费。另外还有一点特别说明,上面例子中李四的盈利可能也达不到100%。
因为期货平台是要求用买入对应的币作为保证金,比如你去做比特币的期货合约交易,那么就需要用以当时价格买入比特币做保证金!套用到上面的例子,李四还得计算价格下跌后保证金的亏损情况。
比如:王五以1元一个的价格在买入100个X币,用这100个币做保证金,10倍杠杆做空,当这个币跌倒0.9元时,当他期货盈利100%,但是他买入的这100个币距离买入价格也跌去了10%,算下来他的实际收益是盈利90%。
现在绝大多数的交易平台对于“期货合约”的杠杆使用都有一个保证金制度,会给出最低保证金率。一般如果你要开10倍杠杆的最低保证金率是10%。当你亏损幅度触及最低保证金、不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会被强制平仓!
以上面的这个例子来说,张三以100元本金开十倍杠杆,他的亏损只要超过90元不追加保证金的话就会被强制平台,按价格计算,就是XX币从100元跌到91元时,张三亏损就达到了90%,这时候就会被强制平仓,所以实际来说张三也无法做到亏损100%,他的100元本金还剩能下10元!
当用户的持仓数量或委托数量过大,平台认为可能对系统和其他用户产生严重风险时,平台有权要求用户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撤单,平仓等风控措施。平台有权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总仓位数量,限制总委托数量,限制开仓,撤单,强行平仓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上述就是名豪时尚网小编对比特币期货交割日是每月几号的回答,最后名豪时尚网小编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在玩比特币期货之前,要先衡量自己可动用的风险资金,将其分为十等份,投资者在每次交易的最大亏损额度只能是10%,保留90%的本钱后,再看准市场行情再另选入场机会。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超金额的投机和孤注一掷的赌博心态,更不能超金额以多个户头的交易方式去冒险投资。例如您有资金100万,可拿出10万元做为入市的资金。如果在交易中亏损的风险已超过10万元,就要停止这笔交易,等待下次的机会,这是明智之举,许多刚刚进入投资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想硬挺过去,结果反而导致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