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北大学计算机学科的耿国华,我们团队研究颅面复原技术已经超过20年,今天的分享,我想从一个墓葬的故事开始。
2003年,西安一所高校搞基建,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在这里边有一个特别的墓,陪葬特别丰厚,而且衣冠格外光鲜。
这个墓的主人是谁呢,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是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孙女李倕,她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病逝,年仅25岁,距今已有1200多年。
大家可能会有很多疑问,开元盛世的公主,为什么25岁就早早离世,更感兴趣的可能是接下来这个问题:大唐公主长什么样。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头冠,这顶头冠虽然已经散乱,但用到了金未解之谜银,绿松石,红宝石,琥珀,珍珠,玛瑙,象牙等珍贵材料,有学者认为,这套头饰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贵重装饰材料。
德国巴伐利亚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头冠的物理复原,可以看到它的造型非常别致。
饰品如此,那么容貌如何呢,由于发掘出土时,李倕颅骨缺失下巴,所以公主面貌一直没有得到复原。
直到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找到了我的先生周明全教授,我们团队的颅面复原技术常年应用于公安刑侦,他们希望我们来试试看复原李倕的样貌。
接到任务后不到20天的时间,李倕的面貌复原了。
我想大家可能马上就有疑问了,我怎猎奇八卦么知道你复原的模样就是准确的呢,人们常言画鬼容易画狗难,鬼谁都没见过,所以怎么画它都是对的,没办法对证,相反画狗就难多了,1200年前的公主,谁也没见过,你说你复原了,那到底是不是公主的原貌呢。
面对大众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有责任来解释一下,我们到底是怎样来做这件事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颅面复原技术。
颅面是人体最复杂的部位,“形”由颅骨决定,与生俱来,成年后终生不变,上面的软组织,决定了“态”,颅面复原就是要做到“形态一致”,但做不到“形神兼备”。
所以颅面复原实际上就是以颅骨为基础,以人体面貌解剖学规律为依据,再现颅历史解密骨的主人生前面貌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实际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1877年的时候,德国解剖学家斯卡夫森就已经提出了颅骨复原面貌的设想,在早期的众多尝试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著名音乐家巴赫的颅面复原案例。
938年6月份武汉会战爆发,日军为了增强进攻武汉的兵力,将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划归于华中派遣军序列,日军这一调动,导致华北一带兵力不足,敌后作战的八路军借此机会得到迅速发展,1938年底正式编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管辖10个支队又3个团,所属部队共25个团,2.45万人,所属地方武装1万余人,社会百态同年12月份八路军第115师直属队和第686团主力在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的率领下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月2日到达山东郓城地区。
八路军第115师入鲁后与山东纵队并肩作战,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山东的抗日根据地,而此时,武汉会战已于10月底结束,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军暂时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把确保占领区作为主要任务,当时,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占领的地区,日军仅仅控制了重要城市以及铁路沿线,其它大部地区仍被国军以及八路军游击队所控制,日军为了加强对华北的控制,组建了第十二军,管辖独立混成第5旅团,第5师团,第21师团,第114师团及骑兵集团主要负责山东省以及陇海沿线各地区的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