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是这个“别人家的老公”,居然在一场同学聚会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开始魂不守舍、鬼鬼祟祟,在家里也手机不离身,还常常躲到厕所里去接电话。
妻子开始担心他是不是陷入传销组织,连连逼问之下,他全盘托出实情:原来,聚会上得知自己的初恋过得不如意,他突然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虽然当年是初恋主动离开他的,他对初恋也早已没有了爱恋,但他仍然控制不住自责的想:“如果当年自己坚持把她留下,也许她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可怜了。”
因为自责,所以心里开始牵挂,他总想着该怎么帮她。一来二去,初恋越来越依赖他,让他方寸大乱,一时间分不清自己到底只是同情还是爱情复燃了。
妻子得知真相后,又震惊又伤心,怎么也不相信他居然也会有“外遇”。咨询室里,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我是那么相信他,当年嫁给他就是看中他的人品,觉得全世界男人都有外遇了他也不会,谁知道他竟然也是这样的人!”
我问A先生:“你老婆以前很信任你,觉得你不会是有外遇的人,你怎么看
自己的呢?你相信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A先生说:“以前我相信,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老婆的事,而且还劝别的朋友也别做。可是现在,我自己也糊涂了……一方面,我从来没想过背叛婚姻,但心里好像真的放不下初恋,总觉得该为她做点什么;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对不起老婆……如果这真的是外遇的话,我就太鄙视我自己了。”
A先生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案例中的3个关键描述:当年是初恋女友主动提出的分手,现在觉得内疚的却是A先生;初恋过得不好,A先生感觉到的是自责,却不是心痛;A先生想为初恋做点什么,而不是想跟她在一起。
你可能听说过不少“有了现任,难忘前任”的故事,也听说过、甚至经历过很多男性对初恋数十年还念念不忘的情况。不知道你是否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发现这一点:这些念念不忘的,大多数是当年被分手的人;而那些当年主动离开的人,反而较少会有这样的牵挂、内疚和自责。
这个悖论发生的原因在于:主动选择分手的一方,已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完成了关系的终结,完成了自己作为前任的角色体验;而被分手的一方,则突然被剥夺了完成这段关系和角色体验的权利,在爱情中聚集的心理能量,突然失去了倾注的方向,原本的计画和设想,也都突然被宣告死亡。这些突然的丧失,会让人充满遗憾和内疚,只要有机会,就希望能做些什么来完成它。
把这种现象叫做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 ,也称为未完成情结。
苏联心理学家蔡加尼克(Bluma Zeigarnik) 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邀请了32位受试者参与她的实验,要求每个受试者都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一半的工作在未加干扰的状态下,允许受试者完成;另一半的工作在受试者执行的中途加以阻止,让受试者不能完成。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对没有完成的工作的记忆,比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更多。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起68%,而已经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起43%。
换句话说,人们更容易忘记已经完成的事,而对未完成的事念念不忘。例如A先生,初恋是他“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所以才会在有机会完成时,回到以前戛然而止的关系中,透过内疚、自责和为对方做些事情,来扳回自己失败者的体验,重建价值感。
其实,妻子最初的信任并没有错,A先生不过是落入假性外遇中,当他看清楚“未完成情结”对自己的影响,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不是与初恋重新恋爱,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的时候,内心平静了许多,不再遮遮掩掩,也更有力量在关系中划清界限,在妻子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初恋女友了。
未完成情结不只发生在初恋之上,有的人会因为童年养的宠物被送人,成年后养一大堆宠物来弥补自己;有的人会因为没有得到赞美,而一生都在寻求他人的肯定。
著名的日本硬汉影星高仓健,一生努力冲刺,就是为了博得母亲的一句夸奖。母亲去世后,他在1993年获得第13届日本文艺大奖的最佳随笔《期待着您的夸奖》中说:“我的一生,母亲很少夸奖过我……妈妈,我期望得到您的夸奖,就是为了这个,我背着您讨厌的刺青,污血溅身……我一定要找到一位能代替您夸奖我的人。”
未完成情结的力量非常巨大,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这样的情结,而每个人也都有完成它的冲动。如果不想让这样的冲动毁灭当下的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直接面对情结背后的伤痛,与它对话,在心理层面上、而不是现实层面上完成它的转化。
未完成情结只是众多情结中的一种。“情结”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些互相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集合,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心理单位,就像人格碎片一样。情结蕴藏着非常多的心理能量,一种活跃的情结会暂时将我们置于一种强迫状态,置于强迫的思考和行动状态,甚至出现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指的是个体不断重复一种创伤性事件或境遇,包括不断重新制造类似的事件,或者反覆把自己置身于“类似的创伤极有可能发生”的处境里。例如一个被初恋渣男伤害的女生,很可能会在往后的恋爱经历中,反覆的遇到一样的男生。
情结的出现与消失都有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累积,当它逐渐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角”。
情结深藏在潜意识之中,有积极情结与消极情结之分。因此,有的情结能够带来温暖与爱意,有的情结却会让人情绪失控、失去理智,毁掉本来可能实现的幸福生活。当一个人身上的情结被启动后,这个人就会有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一种完全身不由己的感觉。
例如,一个具有某种性情结的人,当他看见、听见具有性暗示的资讯时,或者在书上读到与性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引起他性联想或行动时,他就会感到情绪低落、惶惶不安。
情结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正常心理现象,它们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根源上有很大差异,有的产生于创伤性事故或经常重复的经验,有的来源于道德的冲突,而所有情结背后都有更深刻的起源,也就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
例如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 。约拿是《圣经》里的人物。他本身是虔诚的基督徒,并一直渴望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一座本来应被罪行毁灭的尼尼微城劝人悔改,否则城将被灭亡。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找到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
最后,他终于知错,前往尼尼微城宣告神的意思。最终尼尼微城的人,在神面前禁食悔改并获得赦免。
“约拿”指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约拿情结,指的是一种惧怕成功、成长的恐惧情结。有约拿情结的人,总是会在潜意识中给自己设置各种障碍,让自己没有办法取得应有的成就。
又例如,大家常听到的恋父、恋母情结。有严重恋父情结的女孩,会一直找大叔谈恋爱;而有严重恋母情结的男孩,婚后则常常会因为婆媳关系问题,产生夫妻矛盾甚至婚姻危机。
此外,还有很多典型的情结,例如英雄情结、救世主情结、圣母情结、批评情结、处女情结、受害者情结、复仇情结等。
如果不想让情结毁了当下的生活,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帮助自己解开情结,例如接受长期的精神分析、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