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流传数千年以来,过去先辈们的精神结晶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仍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成语方面,是世界各国所不具备的一种文化特色。在这众多古代成语中,有一个词常常被世人所引用,那便是:割袍断义。
割袍断义典故出处
所谓“割袍断义”又称作“管宁割席”,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即“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那么,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出自何处呢?
这个成语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根据书中所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割袍断义典故出处
也就是说,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士叫做管宁,他学识渊博,见识超群。可惜在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早死,亲朋好友看到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便时常周济他们。但是,管宁认为自己应该凭借智慧才干闯出一番天地,而不该白拿他人的资助。于是,管宁谢绝了亲友们的帮助,从此便发奋读书学习。
在管宁的同学当中,有一个叫做华歆的跟他很要好,情同手足。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后院锄地,华歆一锄头下去,挖到了一块金子。华歆一看,欣喜万分,连忙拿起来小心翼翼地用衣角擦拭上面的泥土,反复把玩,爱不释手,还想把金子收为己用。
割袍断义典故出处
然而,正当他准备把金子放在自己口袋里的时候,却发现管宁不为所动,若无其事地继续锄地。华歆害怕管宁嘲笑他,就只能默默地又把金子埋回了原地。
又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忽然外边传来喧闹,是一个朝廷命官坐着八抬大轿,锣鼓喧嚣地走了过去。管宁依旧目不斜视,华歆耐不住性子,时不时地就抬头偷看,后来更是忍不住跑出去看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