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杀华佗?华佗是一代神医,至今为止仍是医学上人人敬仰的伟人。很多在医学上厉害的,能够解决疑难杂症,救死扶伤的医生我们都会称他们是“华佗再世”,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敬仰。曹操为什么会杀一个救死扶伤,为人民医学造福的大夫呢?神医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呢?名豪网小编为你揭秘。
曹操为什么杀华《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得了头风病,请名医华佗为他治疗。华佗对曹操说,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勃然大怒。他认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才设计了这样一种治病方案,借开刀之机,杀死自己。盛怒之下的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狱中,最终杀了华佗。这段记载,借助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和讲三国的评书、电影、电视,流传非常广泛。华佗被杀的真相真像《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吗?如果《三国演义》讲的不是史实,那么,华佗被曹操所杀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三国志》和《后汉书》在“太祖闻而召华佗”之前记录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广陵太守陈登之死。陈登是在华佗预期他三年之后必然发病的情况下死亡的(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接下来才是“太祖闻而召华佗”。所以,读了《三国志》和《后汉书》两篇传记之后可以明白,曹操召华佗有三种可能:
一是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神奇的医术之后召见华佗的;二是曹操听说华佗对陈登死亡的预言兑现之后召见华佗的;三是曹操听说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消息之后召见华佗的;第一种情况完全可能存在。曹操和华佗是老乡,华佗神奇的医术不被曹操听说才是反常。第二种情况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
陈登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在曹操的心中,陈登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功臣,但是,陈登得病,华佗为他诊治时明确告诉他:这种病三年后一定复发。如果当时有好医生,可以治好。三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发作,当时华佗不在,陈登因此病死(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陈登之死立即传遍天下。曹操这么器重陈登,所以,陈登如期而死对曹操震动极大。
曹操在陈登死后召见华佗的原因当以第二种可能性为主。因为《华佗传》记载华佗治病的神奇性,都是为一般百姓、下级官员治病时发生的事。这些人和事对曹操来说可以说无关痛痒。陈登不一样,他是曹操信任而器重的人,陈登之死有两点震惊了曹操:一是陈登如期发病,二是陈登因华佗不在而死亡。前一点是诊断,后一点是治疗。陈登之死证明了华佗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都是极具权威性。
这么一位神医,曹操当然需要。至于第三种可能性,最为现实。有了种种传闻,加上广陵太守陈登之死,华佗神医的地位在曹操的心中已经确立起来了。所以,曹操才动了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心思。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曹操需要。所谓曹操需要,就是曹操得有病。一个无病的曹操要华佗这种名医干嘛!曹操恰好有头风病。头风病是一种持续性的头痛病。此病一发,曹操就心慌目眩,非常难受。曹操如果生在今天,做个脑部核磁共振,马上就知道自己的脑袋里出了什么问题。
曹操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具备了。 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的华佗,一见曹操头疼病发了,立即给曹操针灸,针拔疼止,特别有效。但是,此时华佗和曹操的关系是“常在左右”,一旦曹操犯了头风病,华佗就为他治疗。
“常在左右”并不是天天侍从,所以,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尚不太强。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太祖亲理),特别繁忙,而病情又日渐严重(得病笃重);于是,曹操就让华佗做了他的专用侍医(使佗专视)。“专视”和“常在左右”大不一样。“常在左右”是一般性的需求,“专视”就是专用保健医生。“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
曹操是建安元年(196)八月迎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天下”,此时曹操已经权倾朝野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建安九年曹操击败袁尚,定都邺城;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袁氏集团土崩瓦解。应当说袁绍集团的灭亡是曹操“亲理”朝中大政的开始。朝政的繁忙导致曹操头风病频繁发作。正是此时,曹操才决定让华佗为自己“专视”。“专视”就是专用侍医,至此,华佗从此失去了作为一个游方郎中的身份,行动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呆了一阵却请假回家了。以什么借口请假呢?两种记载:一是回家取药方(《后汉书》),二是收到家信(《三国志》)。不管哪种借口,反正曹操准了假。曹操为什么准假呢?一是回家取药方不能不准,不准怎么治病?二是收买人心,接到家书不准假岂不大失神医之心?借口是一回事,真正的理由呢?《后汉书·华佗传》说了四条理由:一是华佗性格古怪(为人性恶),二是在曹操那儿待不得意(难得意),三是耻于为医(耻以医见业),四是想家(去家思归)。《三国志》本传只讲了一条理由:想家(久远思家归)。
华佗到家之后却以妻子病未好为由,屡屡续假不上班。曹操多次写信,又派地方官催促,华佗就是不动身。为什么曹操催得这么急华佗还不动身呢?《三国志》说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说是“恃能厌事”。两本史书说得一样:华佗仗自己医术出众不愿为曹操一个人当侍医。曹操知道华佗死活不动身,勃然大怒,专门派人前去检查,发现华佗的妻子是装病。于是逮捕了华佗,投入许都(今河南许昌)狱中。经过审讯,华佗承认自己确实犯了“欺骗罪”。
曹操手下的大谋士荀彧(xù,玉)对曹操说:华佗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关系着许多人的生命,还是赦免了他好。但是,曹操听不进去,他回答荀彧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没有像他这样的医生了吗?结果,巨星殒落,神医枉死。曹操一向非常爱才、惜才、重才,华佗又是一位难得的神医;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
从曹操这方面说,曹操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而且对华佗妻子有病也表现得通情达理: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曹操还许愿赠给华佗小豆四十斛(hù,户;宋代之前十斗为一斛),容许他续假。曹操的这种做法明显是一种笼络华佗之心的手段,但是,让曹操使出这种手段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至少说明曹操急需华佗。但是,华佗既不领情,又不把曹操的命令当回事,以妻子有病欺骗曹操,不去曹营,曹操勃然大怒。对于执掌生杀大权的曹操来说,华佗只是一个方技之士(鼠辈)。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上医医国,其次医人”。作为一个读书人,为官治国受人重视,当个走方郎中,不被人重视。曹操既然“亲理国政”,因此,他握有生杀大权,可以动用国家法典堂而皇之地杀人;惹他恼火的又是一位走方郎中,地位低下,杀了也没事;因此,曹操才因大怒而感情用事,这是曹操杀华佗的两大原因。
第一,可以杀;第二,杀了没事。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导致华佗被杀的是曹操从来没有把华佗当成“人”来看待。当时所有的制度维护的都是曹操的权威,丝毫不会保护华佗的生存权!从华佗这方面说,他为曹操杀挥舞屠刀提供了借口。
其一,不愿当侍医。华佗愿意当个走方郎中,为天下百姓治病。不愿意只为一人服务。所以,在曹操下手当个侍医不是华佗的本愿。所以,这个侍医华佗并不想干。这是华佗以妻子有病为由不去许都的理由之一。但是,华佗既然是一个“人”,他有权利选择去与不去!其二,思乡之心切。《后汉书》《三国志》的《华佗传》都提到华佗为曹操治病时间长,离家远,思家心切。所以,因思乡而不愿为曹操服务。选择为谁服务是华佗的权利,这又有何错?
其三,不了解曹操。华佗对曹操这样的乱世奸雄太缺乏了解,对专制制度赋予曹操的生杀予夺大权太缺乏了解。华佗推托不去的理由是妻子有病,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识破的理由。一旦被曹操识破怎么办?华佗似乎没有深想,没有应对预案。像华佗这样的一代名医,在曹操看来都不过是一个“鼠辈”。不仅是曹操,当时所有当官的人都没有把官员以外的人看作是人,更谈不上是人才。我们说曹操爱才,但是,他们从不爱有才的人。所有专制统治者都把“人”与“才”区别开来,只爱“才”而不爱“人”。这是专制制度下共同的人才观。
《三国志》《后汉书》的《华佗传》都没有提到华佗要开颅为曹操治疗头风病一事。《三国演义》对华佗之死的记述,纯属虚构。但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也不是全不靠谱,它也有它的基础:一是华佗能用“麻沸散”做腹腔手术,二是华佗被曹操所杀。《三国演义》将它引伸为替曹操开颅,也顺理成章。但是,华佗开颅治疗曹操头风病是小说作家的虚构。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华佗又是华人世界里的名医。所以,华佗要用利斧劈开曹操脑袋为他切除风涎的故事才会流传极广,但它完全不是华佗之死的历史真相。(明)胡俨:《华佗墓》徒把金针事老瞞,千年荒塚朔风寒。从来枉却陈琳檄,到底西陵泪不干。
关于华佗之死,近年来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华佗仰仗自己医术高明而要挟曹操,向曹操要官,结果被曹操所杀。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
一是心理失衡;华佗本来是个读书人,最终却当了个医生,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他的医术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更多地接触到许多达官贵人,看到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做了官,自己的内心更不平衡。所以,《后汉书·华佗传》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华佗因为不能做官性格变得越来越怪,难以与人相处。二是养病自重;曹操在杀了华佗之后公开对人说:华佗可以治好自己的头风病,却有意不治好,借此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彻底治好这头风病(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善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断此根原耳)。
三是夸大病情;曹操不过是个“头风”病,但是,华佗却说这个病不能治好,长期坚持治疗也只能多活几年。 这三条理由都不能成立。因为它貌似有理,实则无理。
所以,讨论华佗之死有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华佗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
华佗不愿乱世为官,是一以贯之;前有不应举荐,后有不附曹操。原因是华佗的正统思想很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华佗的正统思想不合;华佗作为良医,他有济世之愿。即使是身入狱中,还愿意将医书传世,希望自己的医术能够活人。他传五禽戏以健身,授针灸以治病。可见,华佗乐于为医而不是耻于为医。为什么乐于为医的华佗还有“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的思想呢?这和华佗乐于为医岂不自相矛盾吗?
华佗作为一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本意当然是想为官的,但是,华佗所处的东汉末期,政治极其混乱,华佗又没有什么靠山、背景,所以,读书做官对华佗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既然不能做官,人总还要生存吧,那就行医呗。反正靠行医而谋生对医术高超的华佗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华佗踏上了走方郎中的道路;而且,在这个路上走得越久,医术越高,受到的感触越深:民间百姓在乱世之中多么需要象华佗这样的名医!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和华佗的高超医术相结合,造就了乐于行医的神医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