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三起三落指的是哪三起事件呢?鸿门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本是一场宴会,歌舞升平的,但是从刘邦和项羽开始鸿门宴就成了一场暗藏杀机的争斗,在鸿门宴上刘邦不能不赴宴,项羽又想杀害刘邦,使得鸿门宴中两人相互较量切磋,危险一触即发,只是最后鸿门宴上经过一系列的争斗还是圆满结束。下面我们看看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鸿门宴发生于秦朝末年,即公元前二零六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王者之间为争夺天下所设下的一次宴席。由于发生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所以历史上称为“鸿门宴”。当时正值陈胜吴广起义的第三年,脱颖而出的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及农民出身的刘邦。鸿门宴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鸿门宴是谁设的,众多史学家认定是范增。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刘邦手下有张良,项羽手下有范增。范增早就觉出刘邦日后必成大器,为帮助项羽完成春秋大业,范增便向项羽提出设下鸿门宴的请求。
鸿门宴是谁设的这个问题容易解答,但是为谁而设就值得探究了。范增为刘邦所设的一场明则宴席,暗则杀人的局。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置好缜密计划,决心一定要把刘邦杀掉。可是在范增所设的鸿门宴中,没有想到的是刘邦一跪解除了项羽的怨恨。范增便再命令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却再次被项伯和樊哙解围,最终刘邦得以逃脱。
秦朝末年,天下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在两大阵营相互争夺天下时,便有了鸿门宴的设定。项羽所设的鸿门宴中,虽然不乏美酒,却处处暗藏奸计和杀机。而处于弱势的刘邦,虽然识破奸计,却坦然面对,最终成功脱险。其中的情节悬疑又不失计谋,因此广为流传。鸿门宴主要人物也成为了后世各学者谈论的主题。
参加鸿门宴主要人物以两大阵营、三大类型人物展开:第一类主帅分别为项羽和刘邦;第二类谋事为范增和张良;第三类武士为项庄和樊哙;阵营不同,性格不同,最终成就也不同。
以下是鸿门宴主要人物持有的性格特点:首先,刘邦和项羽是鸿门宴中的最核心人物,在两大阵营中项羽性格高傲、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坦率、重情重义、有勇无谋,容易冲动。在鸿门宴中,当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当机立断刺杀刘邦时,他完全不顾,又在刘邦自动谢罪后选择让刘邦离开,足以见得其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刘邦做事老奸巨猾、知人善用、善于应变、能屈能伸。在项羽所设计的鸿门宴中,能够圆滑处理并坦然面对,分清利弊,注重大局。足以看出其性格之圆滑。樊哙忠贞不二,有勇有谋。张良深谋远虑、有勇有谋、运筹帷幄。范增足智多谋、老谋深算。
鸿门宴主要人物,无论其未来成败与否,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一次宴席,也是历史宴会中非常具有教育和认识意义的一次宴会,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是鸿门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通过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情节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是后世学者争先研究的历史事件,同时,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也让鸿门宴变得更具戏剧色彩。
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事件具体如下:第一起事件为刘邦赴宴。刘邦在谋师张良的小道消息中得知,此次鸿门宴是项羽为其而设,虽然宴会不乏美酒佳肴,但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除掉自己。刘邦此时进退两难,在张良的谋略建议下,最终刘邦选择相信张良,前去赴宴,以此拉开了鸿门宴的序幕。
第二起事件为项羽的谋士范增在宴会中多次暗示项羽刺杀刘邦,项羽却多次无视,所以范增暗示项庄舞剑助乐,趁其不备的时候刺杀刘邦,掀起了情节高潮,最终刘邦再次在张良的帮助下圆滑脱险。
第三起事件为张良觉察此次宴会时机已到,运用计谋帮助刘邦成功脱险,最终刘邦逃离了项羽所设的鸿门宴,此次宴会结果以范增的目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
鸿门宴上的三起三落在讲述两位领袖斗智斗勇的同时,也通过事件塑造出项羽和刘邦的真实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项羽在鸿门宴中优柔寡断、高傲自大的性格和刘邦的圆滑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