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生病都会选择中药进行调理,那么关于怎么熬制中药大家知道吗。中药调理的效果比较好,不过吃中药不能吃什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很多人都会好奇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下面就会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中药怎么熬
用什么器具熬好
我们在熬中药的时候应该使用瓷器或是砂锅,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或是耐高温的玻璃器皿,采用这些锅类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能避免传导过快,很少会在熬制中药的时候出现化学反应。
熬煮前准备工作
在熬制中药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药物浸泡一会,让有效的成分比较容易溢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应该浸泡十五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时间就要长一点了,要泡半个小时左右。用水量要超过药物的1-3厘米。
熬煮时间
熬药的时候大多都是根据药性来决定的,很多药物都是在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能熬制太久,一般在沸腾之后熬制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之后文火熬制40到60分钟左右。熬煮时要搅拌药料2-3次。
熬煮火候
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过程中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服药时间
一般而言,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服用药物佳;若为补阳或补气药,应选择早上睡醒时服用,补阴或补血药则在睡前服药疗效较佳。要注意的是,若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的祛痰药,或对肠胃较刺激的中药材,则选择饭后服用,才能避免不适症状发生。
服中药勿放糖
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吃中药不能吃什么
1、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2、辛辣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3、发物类食物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4、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中药什么温度喝好
“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再喝,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
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对于感冒清热颗粒等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也会影响药效。因此,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0℃的水冲开,等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服用。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可以的,不过吃两种药需要相隔两三个小时。中药中含有丰富的鞣质,会与某些官能团发生反应,西药里面的一些化学成分很容易被中药中的鞣质破坏,两药如果同服,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好还是相隔两三个小时再吃吧。
遵循医生用药
对大多数药物,如果医师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通常需一天口服二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医师也会指示患者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中西药相冲同服应相隔半个小时
但对于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情况,从临床经验看,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部分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相反有些中药,如医治伤风、感冒的药材,其药性发挥会较快,同样约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如果是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相距时间应再适当延长一些。
中西药相冲的情况,对于长期病患来说威胁会更大一些,因为像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或长期需药物抑制病情的患者,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药外,多会选择中医药治疗、调理。两药相撞后,有可能相互抵消了功效,或令药性过猛,产生不良副作用。
结语:上面介绍了中药应该怎么熬,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了怎么样熬制中药是正确的。中药是现在治疗疾病比较常用的药物,它的副作用比较小,并且治疗的很彻底,很多人会选择它来治疗疾病,不过中药的禁忌我们应该了解哦。